app2();
read2();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老杨家大房杨华安患病的事,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除了老杨家人以及几个亲戚知道内情,其他人都不清楚杨华安得的啥病。
只晓得他连续两天跑了镇上和县城的医馆后,两个地方的医馆都不接收,回家养着来了。
肯定是怪病!
村头巷尾,大家都在议论这个事儿。
正月十二。
里正带着几位村老来朝杨若晴,谈关于学堂开学的事。
杨若晴这才恍然,这几日大家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杨华安那边,都疏忽了学堂的事。
送走了里正和几位村老,杨若晴打算去老宅找一下杨永仙过来商量开学的事。
刚到老宅门口,就听到杨华安那屋子里,飘出来刺鼻的药味儿。
杨若晴没有进去,而是站在堂屋门口朝里面喊杨永仙。
很快,杨永仙就从里面出来了。
“晴儿,啥事啊?”他问。
杨若晴便把开学的事情一说,杨永仙怔了下。
“哎呀,这段时日忙得焦头烂额,差点忘了这要紧事!”他道。
杨若晴道:“大哥,招收学生的事,我和棠伢子去办。”
“你这几日就抽些空来,把上课的书本啥的,准备下。”
“我已跟里正伯他们说好了,等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十六就正式开课。”她道。
杨永仙点头:“嗯,我知道了,一定准备妥当。”
……
压根就没有进杨华安那屋子去瞅一眼,杨若晴就回了自己家。
把运输队里的宝柱,玉柱,王良他们全都找了过来。
主要是让他们去周边的村子里,挨家挨户的说这个事,做宣传。
原本是想要些在纸上直接贴通知的,可是考虑到这十里八村,尤其是那些小村子,几乎一个村都是文盲。
杨若晴还是打算节省点纸笔好了。
然后,她自己又跟棠伢子一块儿,去找了里正和几位村老。
让里正和几位村老出面,再去周边的村子找每个村子的里正说这个事。
让每个村的里正再去跟各自村里的村民宣传这件事。
“因为咱村是有史以来头一回办学堂,为打算这第一个季度,所有过来启蒙的学生,一律免除学费。”
“让他们先免费试读一个季度,有要接着往下读的,从下个季度再开始收取学费。”
在去边上其他村子造访和动员的路上,杨若晴跟里正和几位村老交流着自己的意见。
“当然,在学校吃住的学子,食宿费是要收取一些的。”
“等到他们念了一个季度,感受到念书的好处后,下个季度肯定还会再来。”
“里正伯和几位爷爷们,觉着我这打算成不?”杨若晴最后问。
里正笑着道:“学堂是你建的,老师是你请的,又免费给大家伙儿试读一个季度,这摆明着是给大家伙儿占便宜啊,咋还有不成的理儿?”
其他几位村老也都是人精,只笑着附和。
杨若晴听到这话,也微笑着点头:“成,那等会咱就照着这说辞来动员。”
……
一连三天,前来学堂报名的附近村子的村民,都差点把学堂前面的那条路给踩平了。
杨若晴,骆风棠还有杨永仙三个轮流坐镇学堂,接待前来报名的村民们。
把学子的姓名,年纪,家庭住址,分别登记在册。
然后,再根据学子们的年纪和家庭住址,再进行分班。
“原本以为能招收到二十个学生,没想到来了将近六十个,实在出乎我的预料啊!”
学堂里,杨永仙把手里那本学生的花名册递给杨若晴看,并道。
杨若晴接过那册子,一目十行的翻阅了下来。
然后合上册子,笑了下道:“若不是因为过段时日就要春耕了,好多人家十来岁的孩子都是劳力,不然,来念书的更多。”
杨永仙点头。
这册子里的学子,多半都是六岁至九岁的。
十岁的就三五个。
超过十一岁的,几乎没有。
“大哥,你看这六十多号学子,大概分做几个班?”杨若晴又问。
杨永仙想了下,又打量了下这宽敞明亮的教室。
“就分作两个班吧,一个班将近三十号人。”
“如此一来,我可以上昼下昼,分开来传授课业。”他道。
杨若晴点头:“嗯,那就听大哥的。”
“明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有三十个学子交了食宿费,在这里吃晌午饭,顺带歇息。”
“学堂里烧饭和打扫的人,我也已找好了。”
“是我娘和桂花、大云婶子三人。我也跟她们那边说好了,明日一早就过来烧水和擦拭桌椅。”
此外,杨若晴又把一些细节方便的事情跟杨永仙这通了个气。
兄妹两个敲定完毕,杨永仙对杨若晴道:“这头一个季度,除了食宿费,其他半文钱的学费都没能收取。”
“你还给我开了每个月一两银子的薪酬……”
“相当于这三个月,都是你和棠伢子在掏腰包养着这个学堂,养着大哥我。”
“大哥我深感愧疚啊……”
杨永仙说道,白净的脸上浮起一抹羞窘的红色。
杨若晴忙地道:“大哥千万莫要这样说,我这前期可是投入呢,没有前期的投入,哪有后面的收入?”
“大哥你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满肚子的墨水。”
“你来帮我教学生,我求之不得呢,是人才!”她道。
听到这话,杨永仙更加惭愧。
他摆了摆手道:“妹子快莫要说这种话,愚兄念了那么多年书,还是未能考中举人为家中争光……”
“大哥,啥事都讲究个气运。”杨若晴道,“你辛苦念书,大家都有目共睹。只是时运不济而已。”
“不过无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大哥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的!”她道。
杨永仙点头,眼中也燃起了一抹光亮。
……
夜饭,杨若晴和骆风棠是在孙氏这边吃的。
饭桌上,孙氏对于明日就要去学堂烧饭打杂,显得格外的兴奋和激动。
小安也很激动。
因为过了年,他也已经虚岁七岁了,明日也要去学堂启蒙了。
app2();
()
chaptererror();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