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2();
read2();小安,菊儿,三丫头,大宝他们,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戴着白色的孝帽,是人群的焦点。
在祠堂门口追逐嬉闹着,捡着地上的炮仗壳耍。
无比的欢乐!
大半日都在这闹哄哄的氛围下度过。
晌午饭,杨若晴照例是没有胃口,一个人偷偷躲回家去想弄点点心吃。
刚巧遇到了拓跋娴。
“晴儿,你不在那吃饭怎么回来了?”
拓跋娴问。
杨若晴捂着胃部,摇头道:“见了那些荤菜就犯恶心。”
拓跋娴正在那里纳一双小鞋子,闻言赶紧放下手里活计来到杨若晴身旁。
她抬手抚了下杨若晴的额头,又抚了下自己的。
“不发热啊,是不是夜里没睡好,肚子不舒服?”她又问。
杨若晴再次摇头。
拓跋娴道:“你坐着歇息会,娘去给你熬点粥来。”
“娘,我自个去。”杨若晴道。
拓跋娴道:“你这两日累了,我去,粥是我先前就熬好了的。”
拓跋娴端着一碗粥和一碟小菜进屋的时候,却见杨若晴正坐在桌边,拿着盘子里的野桃子吃得正香。
“那桃子是萧雅雪早上送过来的,酸死了,我都不敢吃。”
拓跋娴道,“晴儿你都不怕酸啊?”
杨若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我从前也不爱吃酸的,这会子不晓得咋回事,见了这野桃子就想了。”
说话的当口,手里的桃子解决完了,就剩下一只桃核。
她把桃核放在一旁,又伸手挑了一只吃了起来。
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就像在吃着世上最好的美味。
拓跋娴在一旁看着,满脸狐疑。
突然,她好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都亮了起来。
正要开口说点啥,杨若晴已经解决了第二个。
“嗯,真好吃,这会子整个人都有精神了。”她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
拓跋娴压下想要说的话,赶紧把粥端过来。
“莫急着走,喝一口粥再走。”她道。
杨若晴点点头,又坐了下来,喝粥。
拓跋娴坐到一旁,笑眯眯打量着杨若晴,那眼睛里的喜悦和宠爱,就像是在打量着一块珍世瑰宝。
杨若晴猛然抬起头来,发现婆婆正这么瞅着自己,讶了下。
“娘,你咋这么瞅我呀?”她问。
拓跋娴连连摆手:“没事儿没事儿,娘心里高兴呗!”
“为啥高兴啊?”杨若晴问。
拓跋娴道:“过几日再告诉你。”
“额……”杨若晴汗颜,婆婆还是蛮童真的嘛!
“娘,我吃饱了,那我去祠堂了啊!”杨若晴道。
拓跋娴跟着站起身,“你去吧,记住了啊,下跪起身啥的,得缓一点,莫要太急。”
“嗯!”杨若晴应着。
“夜里熬不住就找机会打个盹儿。”拓跋娴又交代。
“好!”杨若晴耐心的回应着。
“野桃子你爱吃吧?那娘全给你留着。”她又道。
杨若晴欣然一笑,“娘真好,那我先过去了啊!”
“好,好,记住啊,莫太受累,走路啥的慢着点!”
走出了好几步,拓跋娴还在身后叮嘱。
杨若晴朝她摆了摆手,转身离去。
有娘疼,有婆婆疼,真幸福。
从下昼一直到夜里,法事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中场休息的时候,孙氏拿来一碗茶递给杨若晴:“晴儿,喝口茶,渴了吧?”
杨若晴笑着摇了摇头,“娘,你喝吧,我不渴。”
“这天都热了,你看你一头的汗,怎么会不渴?”孙氏道,死活要杨若晴喝。
杨若晴没辙,只得接了那茶碗抿了几口。
祠堂里有些闷热,母女两个来到了祠堂门口的两只蒲团上坐着。
这时,鲍素云抱着绵绵过来了。
“三嫂,跟你说个话。”鲍素云压低声道。
“啥话啊?”孙氏问。
鲍素云看了眼四下,确定无人经过,方才道:“先前老五给棺材那四角添桐油,嗅到点异味儿……”
“啊?啥异味儿啊?”孙氏问。
鲍素云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人影风风火火从祠堂那边跑了过来。
“三嫂三嫂,跟你说个事儿。”
是刘氏。
“啥事儿啊四弟妹?”孙氏又问。
刘氏一脸的兴奋,道:“大哥的尸身怕是坏了,棺材周围发出一股子臭味儿呢!”
“啊?”
孙氏惊得豁地站起身,杨若晴也是眉眼微蹙。
再看鲍素云,鲍素云的神色,显然告诉大家,她方才也是要说这个话。
“当真啊?”孙氏问。
刘氏撇撇嘴:“我说的话,还能有假吗?”
孙氏问:“你咋晓得的?”
刘氏道:“哎哟喂,先前康小子手里一个吃的掉那棺材边上了,我过去捡。”
“就嗅到那股子气味,啧啧,就跟那死猫死耗子的气味儿似的,害得我差点就吐了!”
刘氏说这话的时候,还下意识捏住了鼻子,五官眉眼都皱在一起。
孙氏的脸色也变了几分,“这事儿,爷们晓得不?”
刘氏道:“我跟老四说了。”
说曹操,曹操到。
杨华明和杨永进一块儿从祠堂里出来了,两个人行色匆匆。
出了祠堂门,一眼看到妇人们在这里,他们的目光径直落在杨若晴的身上。
“晴儿,晴儿在那呢!”杨永进指着杨若晴这边,然后两人快步朝她这边过来。
“晴儿啊,得跟你商量个事儿。”杨华明急匆匆道。
“你大伯的尸身,这天热怕是有点坏,有异味儿。”
“能不能跟你那弄些花露水来撒下,盖下味儿?”杨华明问。
杨若晴怔了下。
“四叔,花露水不管用的,那味儿遮盖不住,也持续不了半碗茶的功夫。”
“等到香味儿散了,到时候那臭味儿越发的刺鼻,明显。”
杨若晴道。
花露水可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呢,再说了,用来做这种事,等到夏天,谁还敢买她的花露水?
“那咋办啊?”杨华明一脸的焦急。
“那味儿,到了夜里估计更浓,到时候祠堂没法儿站人。”杨华明道。
杨若晴道:“这样吧,我那里有好多艾条,焚艾条吧!”
“不止香味葱郁能覆盖,这夏夜还能驱蚊。”
听杨若晴这么说,杨华明赶紧点头。
“好,好,那就用艾条!”
……
夜里,又是一阵晕头转向的折腾。
做法事,六个道士在祠堂里咿咿呀呀做着法事,地上画着莲花,跳来跳去跟跳大神似的。
忙了大半夜,都不消停。
app2();
()
chaptererror();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