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2();
read2();一听汤圆里面还有彩头,大家伙儿都来了精彩,尤其是骆宝宝和大志,两个小家伙更是目光亮晶晶的。
骆宝宝探着身子往那装汤圆的大碗里瞅啊瞅,一双眼睛跟探照灯似的恨不得穿透每一只元宵的表皮看到里面的馅儿去。
手里拿着勺子,一副迫不及待,欲欲跃试的样子。
逗得桌上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骆风棠拿起一双大公筷,道:“来,爹帮你夹一只。”
他把大筷子往碗里的汤圆里轻轻碰了下,筷子尖上传来的异感让他勾了勾唇,夹住那只直接放到了骆宝宝的碗里。
接着又用同样的法子夹了给大志。
放下筷子的时候,他朝杨若晴这边扫了一眼,两口子的目光在半空中交汇,传递出心有灵犀的相视一笑。
预料中的惊喜的声音随即响起:“呀,我吃到了,我吃到有彩头的汤圆啦,哈哈哈……”
骆宝宝兴奋的举起手里勺子上咬了一大半的汤圆,让众人看她汤圆里露出的铜板,骄傲得像一只小孔雀。
“哎呀,我家宝宝真是了不起呀,这第一口汤圆就吃到好彩头了,厉害厉害!”
拓跋娴赶紧夸赞起来。
骆铁匠和杨华忠王翠莲他们也都纷纷跟上,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吉祥的话,骆宝宝眉开眼笑,越发的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尤其是看到杨若晴把那枚铜钱从自己的碗里取走的时候,骆宝宝急了。
“娘,那枚铜钱可是我的幸运钱铜板哦,我要它,你把它送我好不好嘛?”她央求道。
杨若晴欣然一笑,“当然好啊,等娘把这铜钱回头洗干净了,再用红绸绳穿起来,挂在你的床头咋样?”
“好呀好呀!”骆宝宝欢快的拍着手掌。
杨若晴忍不住抬手抚了下她柔软的头发:“好,那就乖乖吃东西,吃饱饱的。”
骆宝宝点头如小鸡啄米,赶紧埋下头去认真的吃碟子里拓跋娴她们帮她夹的其他菜。
这边,大志也咬到了一个有些生硬的东西,他好奇的打量着,然后也有点激动。
“咋?志儿也吃到彩头啦?”杨若晴随即问道,方才跟骆宝宝说话的同时,眼角的余光也一直在留意大志呢。
听到杨若晴的问,大志腼腆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哇,那我家志儿也是好运气哦,来,娘一并收上来,回头给你们全穿起来挂床头辟邪。”她走了过来,也收走了大志的铜板。
看到大志也吃到了,骆宝宝歪着小脑袋,先前的雀跃劲儿似乎打了个折扣。
“我吃第一只汤圆就中了彩头,大志哥哥吃第一只也中了彩头,这彩头,咋这么多呢?跟大白菜似的呀!”
她一脸费解的道,然后,拿起自己的小勺子往装着汤圆的大碗里伸过去,似乎想要一探究竟。
杨若晴可不想露馅儿啊,正要阻拦,骆风棠则提早一步拦住了骆宝宝。
“这彩头啊,可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哦,你看你爹我,估计就很难吃到。”
为了应证自己的话,骆风棠一口气吃了三只汤圆,都没有吃到铜板。
“咋样?爹没骗你吧?这彩头是极少极少的,可不是你说的大白菜,这一大盆汤圆里估计也就两三只,还被你们兄妹吃到了。”
“尤其是你这第一个吃的人,就更是了不起的!”
听到骆风棠这番话,骆宝宝这才打消了疑惑。
她再次眉开眼笑起来,小胸膛骄傲的挺起来,接着吃她的东西去了。
骆风棠朝众人这看了一眼,众人都暗松了一口气。
元宵吃汤圆讨好彩头,这本身就是一件寓意吉祥的事情。
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是咋回事,大家都不识破。
但是小孩子则不同了,纯真,好奇,对一切充满探知欲。
杨若晴拿着铜板下去了,清洗铜板的时候忍不住就想起了自己前世,也曾隔着玻璃橱窗看到餐厅里,一家人围着个跟她同龄的小女孩,唱生日歌,吹蜡烛,切生日蛋糕的场景……
说不羡慕,那是违心的。
不管自己被组织训练得多么的冷酷,理性,但是内心深处那份渴望被关怀,成为焦点的心是永远不会凋零的。
但自己前世没有机会,这世,看到自己的闺女拥有着这一切,她感到很欣慰,也很满足,仿佛是闺女在代替只重新经历着这些美好。
吃着喝着,不一会儿,桌上的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吃到了汤圆里的彩头。
大家伙儿都相互说着祝福的话,互相讨个吉利。
人嘛,永远心向光明总是好的。
酒足饭饱,骆铁匠脸上酒色上涌,黑堂堂的脸都熏红了几分。
他拍着杨华忠的肩膀,说话都有点大舌头了。
“老三,今个是好日子,你这辛苦了大半辈子,总算是熬出来了。”
“儿子生了孙子,你做了祖父,小儿子小安明日也要去庆安郡的兵部当差,又多了一个吃官家饭的。”
“老三啊,你是咱十里八村,最有能耐的爹啊。前半生辛苦拉扯的孩子们,如今个赶个都有出息,好样的,真的好样的!”
说完最后一句话,都还等不及杨华忠说两句谦虚的话呢,骆铁匠便一头栽倒下去,睡着了。
这可把骆宝宝给乐坏了,小丫头赶紧从自己的凳子上下来,来到骆铁匠跟前,伸手去揪骆铁匠的胡子。
一边揪还一边咯咯咯的笑。
杨若晴和骆风棠赶紧过来,杨若晴直接把这捣乱的小手给抓住,并把她拽到一边,拿眼神嗔她。
骆宝宝俏皮的吐了吐舌头,一蹦一跳跑远了。
骆风棠和杨华忠他们则将骆铁匠给扶了起来,发现骆铁匠的鼾声早已如雷声般咋响。
王翠莲走了过来帮忙扶住骆铁匠,哭笑不得道:“你大伯呀,这是太开心了,这都醉成一滩烂泥了,宝宝拽他胡须都没知觉呢!”
众人都笑,把骆铁匠扶回了屋子里歇息去了。
这边,饭桌收拾完毕,杨若晴给杨华忠泡了茶,谈论起了大安他们的事。
杨华忠道:“看大安写信的落款日子,孩子应该是除夕夜生的啊,到今个刚好半个月,等到月底就满月了。”
“不晓得他们是满月就动身回来呢,还是再等两个月,做清明的时候再回来?”
app2();
()
chaptererror();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